“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的升级版
发布时间:2020/02/11浏览:2827次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已经跳出招生的狭隘范畴,着眼于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贯通国家急需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两阶段。在这一点上,强基计划显然比原来的自主招生站位更高。

  限定于基础学科专业:强基计划更着眼于国家对战略人才的需要,而不仅仅是高校个体的需要。

  自主招生的初衷就是为有学科特长的学生开辟一条特别通道。高考分数录取有点像招收十项全能选手,著名高校更是需要每科都强或者没有短板。但是对于那些有某些专长的学生来说,高考显然不够科学合理,甚至会埋没这些专门人才,于是,自主招生政策推出了。但长期以来,自主招生政策更着眼于招生,这部分有学科特长的学生获得的更多是降分照顾,而在其就读专业上并没有过多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主招生的出发点。

  新出台的强基计划则完全聚焦于基础学科。基础学科人才的强弱对关键技术的突破有着基础性甚至是决定性作用。日前,华为负责人任正非就多次谈到,华为能在5G等关键通信技术上取得突破,主要就是靠华为的“700多位数学家,800多位物理学家以及120位化学家”。近年,华为从全球大规模引进了基础科学领域的一流人才,为华为在关键技术上的领先奠定了重要基础。日前,科技部联合教育部等部委还专门出台了加强数学科学研究的专门文件,目的也在此。此次强基计划明确限定了招生专业,以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为主,也是响应国家号召,从培养国家急需人才的角度出发。正因为此,入围强基计划的考生基本上都需要在其擅长的领域从事基础学科学习,而不是把个人专长作为一个进入名校的跳板,转而就读其他热门应用专业,比如金融。

  限定于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缩小招生数量,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的整个贯通培养,而不仅仅是招生。

  新的强基计划鼓励支持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并与原有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统筹考虑,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同时也鼓励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等国家重点技术攻关单位吸纳这些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研究,探索建立一种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

  也正是基于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强基计划第一批试点高校限定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这和过去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90余所高校数量相比,显然有大幅缩减。但作为一项重大改革的起步阶段,从小范围开始试点是非常积极稳妥的,也体现了高等教育为国选材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取消简单的降分录取,实施综合考核评价,强基计划是新高考改革有效的组成部分。

  新的强基计划选拔过程全部放在高考结束,分数公布后进行,完全作为高考录取的一部分。根据强基计划的录取规则,高考成绩将占85%,高校其他的笔试面试等只占15%,最后都折算成分数排队录取。这一做法显然是借鉴了上海等地在新高考改革中对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探索,是新高考改革新的组成部分。

  原来的自主招生办法,其招生录取过程与现行高考是一个并列关系,甚至先行于高考,学校的各种测试都是在高考分数公布之前进行;而自主招生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降分幅度,过程不够透明等问题也留下了一些灰色空间。目前强基计划的录取方式在赋予学校自主权的同时,又把这种权力透明化,最大程度规范了学校的自由裁量权。从这个角度看,这不仅仅是落实综合素质评价,也是保障公平公正。

  自主招生实施16年来,为高考招生改革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功不可没。进入新时代,我们必然需要针对新需求,对一些政策作出必要的调整与完善,从这个角度看,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升级版”,站位更高,凸显公平,强基计划将为高校科学选才开辟一个崭新的局面!(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陈志文

青少年机器人教育等级评测华滋生物 All Rights Reserved

QQ客服:2483429720

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47625号-2